万木葱翠,林下生金。
秋收之际,钦州市各地林下经济喜人,茫茫林海成为“聚宝盆”。
“我们这里以‘果树+林下养殖’的方式养殖肉鸡,年均收入100多万元。”
“今年新鲜的红椎菌每公斤近200元,红椎菌是当地农民致富的‘金伞伞’。”
“村子就在山里头,生态环境好,非常适合发展森林康养、森林体验观光。依靠绿水青山,我们过上了好日子。”
群众一句句掏心窝的朴实话语,折射出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生动实践。
这“金山银山”从何而来?答案要从65.2万公顷的森林中探寻,50.54%的森林覆盖率是钦州市林下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底气。钦州市通过做活林下种植、做实林下养殖、做好林下采集加工、做强森林康养,不断拓宽“两山”转化路径,走出了一条生态美、百姓富的绿色发展新路。今年1—9月,钦州市实现林下经济产值83亿元,预计全年完成产值97亿元。
在钦南区久隆镇黎屋村特色农业种植基地,80亩五指毛桃茎秆笔直,郁郁葱葱。数百只鸡在林间悠闲踱步、觅食,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。
“两广地区的人们大部分喜欢用五指毛桃的根来煲鸡汤,我们推出五指毛桃和走地鸡这个黄金搭配进行组合销售,为产业发展打开一条新思路。”黎屋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升正介绍,该村依托村股份经济合作社,因地制宜,种养结合,联动发展,将五指毛桃打造成为村集体经济龙头产品之一。去年,仅五指毛桃就为村集体经济增收7.8万元。
在离久隆镇100多公里外的浦北县北通镇,五皇山深处,在全国最大的连片天然红椎林次生林保护区,红椎林笼罩在轻纱幔帐之中。
林农采摘红椎菌。
红椎菌又称红菇,是生活在红椎林土壤腐殖层的纯天然野生食用菌,每年只在端午节、中元节、中秋节前后生长。其味道鲜美,营养丰富,煮成的汤鲜红香甜,是纯天然保健食用菌,深受食客青睐。
小小的红椎菌,为当地农户撑开了“致富伞”。龙门镇林塘村党总支书记容家良告诉记者,新鲜的红椎菌市场价为每公斤120—200元,而烘干的红椎菌市场价每公斤高达1200—2400元。
近年来,浦北县发展林下野生红椎菌采集面积18万亩,年产值超过5亿元,带动龙门、北通等镇1.7万户林农从事林下采集加工,打造了浦北县“中国红椎菌之乡”、龙门红椎菌特色小镇。
着眼林下经济,浦北县的目光不止于新鲜红椎菌,还积极引进龙头企业,注册成立龙升红椎菌专业合作社,从事红椎菌收购、加工及销售,实现产品增量、增质、增效,把红椎菌林产品经营逐步向一二三特色林下经济产业转变。
……
在五皇山这块森林宝地上,蓬勃发展的除了林下种植,还有森林康养。
浦北石祖禅茶园森林康养基地。
漫步石祖禅茶园,千亩连片野生古树茶悠然吐绿。这里的负离子,含量高达每立方米6000—30000个,被誉为“中国森林养生基地”。国庆期间,游人在此怡然享受康养之旅。
“依托生态优势,我们研发了‘石祖禅茶’系列有机产品,以‘生态+茶业+旅游’产业融合发展模式,发展生态古茶种养及康养休闲旅游产业。”石祖禅茶园总经理李艺介绍,随着森林康养与乡村休闲旅游、研学教育的深度融合,直接带动周边群众1500多人就业,辐射带动创业从业5000多人。
希望在山,致富在林。多年来,钦州市把生态理念刻在了山林间,目前已创建浦北县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、石祖禅茶中国森林养生基地、钦州八寨沟中国森林体验基地等自治区级以上森林旅游品牌22个。森林旅游、森林康养带动当地群众稳定就业,越来越多的群众吃上了“旅游饭”。
钦州市林业局局长杨劲松介绍,长期以来,钦州市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和林下空间,不断拓展林下经济发展模式,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,加快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,实现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和林农增收双赢,有效助推乡村振兴。下一步,该市将念好“山字经”、做活“林文章”、打好“生态牌”,加快林下经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。
在钦州,越来越多的农民投身于林下经济的发展浪潮,他们在绿色的山野间描绘出一幅又一幅丰收的画卷。
来源丨 广西云-广西日报 记者 康 安 见习记者 漆洲宏 通讯员 徐光福
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(浦北发布):广西日报报道:林下生金 生态富民
暂无评论内容